(觀察者網)顯然,島內一些“臺獨”分子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視為了“榜樣”。民進黨當局官員還跟英媒說,希望蔡英文到時候也能“模仿”澤連斯基,不要跑,也不要躲起來。
3月29日,英國《金融時報》鼓吹“蔡英文學澤連斯基”稱,澤連斯基“會鼓舞人心的公眾形象”,被民進黨當局視為“榜樣”。他在領導烏克蘭抵抗“入侵”中的作用,已經“激勵”民進黨當局調整應對臺海軍事沖突時的防御計劃和準備工作,譬如提前錄好視頻,以防蔡英文的位置被追蹤。
臺當局“高級官員”對英媒夸獎澤連斯基“有感染力”,著重提到了他的視頻和他對外國政府及立法機構的線上演講,并聲稱如果出現所謂“大陸攻臺”的情況,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需要模仿澤連斯基”。
視頻截圖
其中一人要求匿名稱,“在現在的戰爭中,宣傳和政治戰是至關重要的。澤連斯基在向民眾表明,他沒有逃跑,也沒有躲起來。這意味著有必要讓我們的‘領導人’也這樣做,對外展示自己,而不是躲起來?!?
另一人稱,民進黨當局和臺軍正想著把這一“戰略”加入防御計劃。
英媒還援引一些人的說法稱,如果有情況,臺當局文職和軍事領導人原本將被帶到地下指揮和控制設施。但其中一名官員現在認為,這種安排并非所需要的。他希望蔡英文站出來“鼓舞士氣”,爭取境外支持。
他甚至談到了準備工作,比如可能提前錄好視頻,以防蔡英文的位置被追蹤。
不過,《金融時報》也認為蔡英文講話“低聲細氣”,并不“天生掌握鼓舞人心的藝術”。
事實上,早在2月23日,就有記者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提問:臺灣地區領導人發言人和外事部門負責人將烏克蘭問題同臺灣問題相比,稱希望國際社會持續向臺灣提供武器,迫使大陸不敢武力“侵犯”。還有人說,不要使今日之烏克蘭成為明日之臺灣。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表示,臺灣當局有些人借烏克蘭問題蹭熱點和碰瓷,是不明智的行為。
她指出,臺灣的確不是烏克蘭。臺灣從來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無可辯駁的歷史和法理事實。烏克蘭危機發生以來,有些人不時提及臺灣,有關評論充分暴露出他們對臺灣問題的歷史缺乏最起碼的了解。
在普及一些關于臺灣和美臺交往的歷史事實后,華春瑩奉勸包括臺灣島內的一些人,千萬不要對臺灣問題有任何誤解誤判。
另一方面,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指出,澤連斯基充分利用了美西方國家為壓制俄羅斯而塑造的全球輿論平臺,將其自身轉化成為在西方受眾中擁有巨大政治動員價值的政治符號。
他說,這個時候,繼續遵循實力政治原則去處理烏克蘭問題,西方政治人物將遭到來自民間的反噬,真的變成任由基輔兌現的空白支票,意味著地緣政治上的災難,要在短期內摧毀這個符號,則意味著要承受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上的重大挫敗。
沈逸繼續寫道,放任不管,會出現更加微妙的場景,因為澤連斯基在社交媒體上的表演性政治動員,對烏克蘭地面戰場以及俄羅斯是不會產生效果的,但是對西方國家內部的社會動員則會產生巨大效果,單純就一個”禁飛區“命題,反復提出訴求的澤連斯基已經讓白宮陷入了“無可奉告”的境地,這種能力已經超過了克里姆林宮能夠達成的輿論壓制效果。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